鋰電池廠家分析:中國鋰電池和日本鋰電池對比
我們都知道,鋰電池的正式商用是由日本索尼公司發出的,日本的鋰電池生產技術說是一流的不為過。但如今,中國、韓國的鋰電池企業的崛起同樣令世界矚目。在政策的優勢下,我國本土鋰電池廠家迎來發展機遇,國內鋰電池產業在快速擴張,而日本企業近年也在加快鋰電產業投資,在全球構建鋰電池原料供應網。那么,中國鋰電池和日本鋰電池對比有什么差距?請聽聽鋰電池廠家的分析。
核心技術
我國是一個鋰電池生產和使用大國,每年電池的產量和消費量達140億只以上,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。然而國內鋰電池制造所有的核心技術真正創新的并不多。鋰電池是一項非常高的核心技術密集型產業,從材料到設備制造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核心技術來支撐。為了追趕日韓鋰電池產業,國內企業曾從軟包裝的鋁塑膜、隔膜、電解液直至正極材料都從日韓以及其他國家進口,整個國內鋰電池材料的30%以上由進口而來。國產鋰電池電芯制造成本高昂。
發展到近二三年里,隔膜、電解以及正極材料的國產化率迅速上升,目前已經達到了90%以上。但是,由于這些產品的真正核心發明還很少,以及產品還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大量的實驗驗證,就投入了商業運營。由此可見,鋰電池材料與日韓相比就出現了先天性的不足。
制造設備
設備是保證鋰電池產品質量的最關鍵部分之一。可以這么說,我國電芯企業制造的設備原型來自于日韓。由于采用的是模仿,勢必在一些關鍵的核心設備上無法做到日韓設備技術的要求,雖然形狀相似,但實質還存在差距。尤其是日韓企業擔心賣給中國大陸設備被仿冒,在一些關鍵性的設備上設置了很多的障礙,要破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因此,由于設備上存在差距,國產鋰電池制造的工藝就存在一定的差距。
企業管理
雖然這方面的差距與日韓企業在縮小,但是真正要達到日韓企業那樣的管理要求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。尤其是國內企業受到競爭壓力加大的情況之下,管理上的漏洞會不斷地暴露出來,從而影響到產品的性能與質量。
鋰電池國內市場,中國企業需要抓緊市場機遇
近年來,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的提升,中國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區域及消費市場;眾多國外鋰電企業紛紛進駐中國,涉及領域包括上游正負極材料、隔膜、電解液,中游電芯,下游電動汽車等應用市場。隨著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日益擴張,國外相關鋰電池生產企業正加速在我國市場進行布局,以搶占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動力源。
1.以市場優勢,量產鋰電池產品,降低成本,提高量產質量工程能力。
2.投入研發提升鋰電能量密度,及新型電池,材料層面的研發能力。
3.加強鋰電池智能制造裝備的研發與先進生產技術的能力。
4.加快鋰電池系統應用,系統集成的發展腳步,從量到質的進程,提高產品及服務的附加價值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iamgcr.cn{dede:field.arcurl/}
諾信新聞,諾信公司新聞,鋰電池行業新聞,展會新聞